2025年10月4日,日本政坛迎来了重要的变化。自民党总裁选举的结果揭晓,64岁的高市早苗以185票获胜,成功当选为新一任自民党总裁,这意味着她将接替现任总裁岸田文雄,成为日本首位女性总理。根据日本的政治惯例股票配资系统,她将在本月中旬的临时国会上被正式任命为首相。
然而,就在胜选热潮尚未平息之际,高市早苗对中国释放了“希望展开对话”的信号,引起了广泛关注。她一贯的强硬立场,突然转向外交温和,这究竟是出于真心的转变,还是单纯的策略调整?这一点成为了中日关系中的一个关键看点。
高市早苗的政治生涯和她的胜选一样,都有些出乎意料。她并非出身政治世家,也没有传统的派系背景。年轻时,她玩过重金属、骑摩托车,完全不像政治精英,但她凭借着不懈努力,一步步在自民党内打下了自己的位置。在安倍晋三执政时期,高市深得信任,长期担任总务大臣,成为日本保守派阵营中少数的女性代表。
这次能赢得总裁选举,除了个人努力之外,岸田文雄政府的疲软也起到了推动作用。岸田在任期间,政策乏力,经济未见实质性进展,外交政策保守,导致党内及基层对换领导人的需求增大。在第一轮投票中,高市并未领先,但随着第二轮的到来,反对小泉进次郎的力量集中支持高市,她最终成功反超。
展开剩余80%高市的竞选纲领看似务实,着重强调经济振兴和财政改革,但在安保和历史问题上,她的立场依旧鲜明。她提到要强化日本的防卫体系,甚至表示希望修改宪法,使自卫队能够“名正言顺”地拥有更强的行动能力。她还在8月15日参拜靖国神社,这一举动引发了中韩等国家的强烈反应。
然而,尽管她在国内外释放出强硬信号,高市的“务实”立场变得有些复杂。一方面,她强调国内要“拼经济”,另一方面在对外关系上,她又传递出一种强硬的外交姿态。能否平衡国内经济和国际关系,尤其是在成为首相后继续保持这种平衡,仍然是一个未知数。
尽管高市赢得了自民党的选举,但她所面临的挑战远大于这一胜利。当前的日本国会格局并不对她有利。自民党和公明党已失去对众参两院的稳定多数,这意味着她将成为“少数派首相”。任何政策要通过国会,都必须与在野党达成共识。换句话说,如果她不能争取更多的支持,政策就可能难以推动。
更复杂的是,自民党内部的派系并不完全支持她。尽管她成功当选总裁,但像麻生派和岸田派这样的老牌派系,未必会全力支持她的施政。若她在政策上触动了他们的利益,很可能会遭遇“掣肘式支持”——表面上支持,背后却拖延执行。日本政坛党内斗争层出不穷,这也导致了过去几年内首相更替频繁。
外交方面,她将面临特朗普可能再次执政的局面。两人之间既没有私交,也缺乏外交传统,这对高市来说无疑是挑战。高市的英语水平较低,这可能会成为她与特朗普沟通的障碍。此外,特朗普政府可能要求日本增加驻军费用,这种带有交易性质的外交风格对日本来说也不易应对。
另一方面,周边国家的局势同样复杂。韩国对高市的历史言论早有警觉。虽然近年来日韩关系有所回暖,但高市一上任便参拜靖国神社,并在公开场合坚持“不需要再为历史道歉”的说法,这可能让两国关系再度紧张。尤其是在二战劳工赔偿问题上,若她继续强硬立场,日韩间的脆弱信任或许会崩塌。
在对华问题上,高市过去的立场一直不容忽视。今年4月,她亲自访问台湾,并与赖清德会谈,公开强调“日台安全合作”,这一行为被广泛解读为挑战“一个中国”原则。同时,她曾多次公开将中国视为“安全威胁”,并支持在东海、南海加强军事部署。
然而,值得注意的是,在赢得选举后,高市突然表示希望“与中国展开坦率对话”,并提出要“根据1972年《日中联合声明》推动两国关系稳定发展”。这番话听起来像是放缓对立的信号,但结合她之前的强硬立场来看,更像是一种“打招呼”式的外交姿态,而非真正的政策转向。
对此,中国外交部迅速回应,明确表示,中日关系的前提是日本在台湾和历史问题上必须遵守底线,并重申“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”。这一表态不新鲜,但在高市释放对话信号的背景下,再次强调这一点,显然显示了中国对高市言辞背后真实意图的高度警惕。
虽然中日关系在过去几年有过波动,但总体上保持着稳定。即使在敏感问题上有分歧,中国始终坚持通过外交途径处理。然而,如果高市政府继续在台湾问题上“踩红线”,或推动与中国“脱钩”的经济政策,中日关系可能会迅速恶化。
实际上,日本很难完全脱离中国,无论是制造业供应链,还是能源、科技等领域的合作,两国的经济联系比表面上看得紧密得多。高市若试图单纯依靠国内政策来解决经济问题,恐怕会力不从心,最终还是需要依靠区域合作来实现经济复苏。
高市早苗的当选标志着日本政治历史的一个重要时刻。然而,“首位女性首相”这一身份背后,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。她将面临复杂的内外局势,国内的政治结构不稳,党内派系之间的摩擦不断,经济复苏任重道远,外交方面处处是雷区。她如何应对这些问题,将决定她能否在任期内保持稳定的政局。
对中日关系而言,这不仅仅是领导人更替,更是一次政策试金石。中国的立场已经十分明确,不会因领导人的更替而动摇核心原则。如果高市政府在关键问题上能够保持理性与克制,中日之间或许仍有缓和的空间。但如果她在敏感问题上冒险试探,那么与中国的对话恐怕将无从谈起。
高市早苗如何走出这条外交和内政的复杂水路,不仅关乎日本的未来,也关系到整个东亚地区的稳定。现在,舵已经交到她手中,接下来就看她如何掌舵。
发布于:天津市华亿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